哈佛所见《四世同堂》译稿以及《饥荒》的回译

2017年4月21日09:08:51历史解密1,064阅读模式

【翻译】

老舍“并不太喜欢阅读译文”,可他对翻译,又别有见解。

在《谈翻译》里,他指出“搞创作的有遣字选词的自由,搞翻译的却没有;翻译工作者须随着原文走,不能望文生义,随便添减”,希望“最好是译者能够保持原著者的风格”,而且还说:“保持原著者的风格若做不到,起码译笔应有译者自己的风格,读起来有文学味道,使人欣喜。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译本,比原著还更美,是翻译中的创作。严格地说,这个办法也许已经不能叫作翻译,因为两种不同语言的创作是不会天衣无缝,恰好一致的。这种译法不能够一字不差地追随原文,而是把原文消化了之后,再进行创作。不过,这种译法的确能使译文美妙,独具风格。”

他这番大道理,于一般翻译而言,应无问题。但用于回译,似又不大讲得通——回译者,犹如一仆二主,需要“双重忠实”:要对原译者负责,还不能远离原著者。

如是而言,则只可寄望译文忠实,不能奢求“比原著还更美”。所以,翻译的第一稿,信、达而外,不必在乎“雅”,亦无需计较其他。假若期待“独具风格”,那就等修正时,用老舍的字汇,再图译文“神形具备”。

【修正】

从初译至定稿,前后修改四次。初稿的修订,重在保证译文准确,信实,通达顺畅;随后的修正,主要是用老舍的字汇和词汇,对字词进行替换,同时调整语句。

第一稿的修正,重在订正专有名词,别的原译改动,基本维持原样:“名不正言不顺”,人名和地名确定无误,还原方可免出差错。

人名及其称呼,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以小妞子来说,还有两个昵称:瑞宣韵梅夫妇喊她“妞子”或“妞妞”;小顺儿和奶奶喊她,和小妞子自呼其名,都是“妞妞”,“妞子”不会挂在他们口头。但在英译里,Little Niu-Niu之外,只有一个Niu-Niu,究竟是“妞妞”,还是“妞子”一时很难把握。

又如李四爷的称呼,也因人而异,一变再变。“李老人”、“李老者”、“李四老人”、“李四大爷”,“四大爷”和“四爷”,交叉迭现,无一定规律。英译虽有Old Man Li、Fourth Master Li、Fourth Master和Fourth Uncle,却与中文并不完全对应。还原的时候,难免左支右绌:一个Fourth Uncle,到底是“四爷”,还是“四大爷”?

语境决定称呼,还原不可大而化之,因为在老舍心目中,称呼不是小事:

“我们应当与小说中的人物十分熟识,要说什么必与时机相合,怎样说必与人格相合。顶聪明的句子用在不适当的时节,或出于不相合的人物口中,便是作者自己说话。顶普通的句子用在合适的地方,便足以显露出人格来。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是最应注意的。”

(《言语与风格》)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