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处世之道 谁真正地读懂了孔子?

2017年5月12日18:33:34历史解密1,705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孔子,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有人说孔子讲究“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克制本人的欲望、要求、个性等等,而服从当朝的

二、倡导仁爱与博爱

抖落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尘埃,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仁”,由此而引申出来了“仁、义、理、智、信”,“忠孝廉耻”等一系列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伦理道德纽带,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元素。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与犹太先知摩西的十诫,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黄金律是相通的,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与西方基督的博爱如出一辙。看来,无论东西方,上天都在给人类奠定相同的道德基石。

“仁”即“爱人”。有人说孔子将“爱人”含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形成了“忠恕”含义的“仁”,而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似乎更彻底,更没有身份之差,更像基督教所说的博爱。

其实,孔子与耶稣的区别就在于,博爱是人们心里幻想出来的最宽广的爱,但道德标准不高的人是做不到的,严厉的说,是违背人性的。

宗教讲究博爱,但佛字的写法就是“弗人”,非人也,人是没有那么宽广的胸怀去爱每一个人,甚至爱你的敌人,能做到这一点的,他就不是人,而是佛了。比如宗教中讲“以德报怨”,不过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可以说,孔子宣讲的仁爱更为实际,更容易让人做到。比如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教诲让人从身边做起,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最晓得人性的,他的教诲也是最合适于人的。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孔子“患不均”是指“均田”而非“均贫富” 野史秘闻

孔子“患不均”是指“均田”而非“均贫富”

人们是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患不均”论的,它讨论的是贫富差异的问题。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简单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读。 “患不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