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友谈论李鸿章的是是非非

2017年4月5日13:36:28历史解密1,478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友:谈洋务运动离不开李鸿章,可他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的人物。真想听你吹一吹。袁:的确,李鸿章后半生的历史就是洋务运动兴起和衰败的缩影。

○海防塞防之争的实质

友:70年代最大的战争莫过于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这是中华民族在19世纪唯一取得重大胜利的爱国壮举。在这次战争中左宗棠成了民族英雄,而主张放弃新疆的李鸿章被目为卖国,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袁:收复新疆无疑是正确的爱国壮举。李鸿章在新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相左。

但两者的分歧是不是爱国与卖国之争?卖国是指背叛国家或为了个人及携团的私利出让国家权益的严重罪行。它应该有严格的界说,不能随意混淆。同时,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精神,不能离开历史环境和全面情况作出简单、片面的论断。

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各自的主张的呢?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本藉口台湾居民杀死琉球船民,派兵侵略台湾。一向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因学习西方而崛起,竟敢藐视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帝国,震动了朝野上下。同年九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一次上奏,李鸿章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关于新疆:"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师老财□,尤虑生他变。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可矣。……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李鸿章:《筹议海防摺》,《李文忠公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奏稿卷二十四第18-19页。)

朝廷既没有采纳李氏的意见,也没有赞同全力注重西征的主张,而倾向于海防塞防并重。而左宗棠在稍后的覆奏中,看似支持朝廷意见,实际是主张全力西征。因为在他看来,海防没有现实的危险:"窃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必别有奸媒……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非甚不得已,何敢辄发难端。自轮船开办,彼挟以傲我者,我亦能之;而我又博心抑志,方广求善事利器益为之备;谓彼犹狡焉思启,顾而他之,似亦非事理所有。"(左宗棠:《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摺》(光绪元年三月初七日),《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四十六第33-34页。)既然西方各国无意侵犯,而自己也已有足够的准备,海防不足为虑,言下之意就是应该全力西征。以上是当时海防、塞防之争中双方的主要观点。

老弟看看,这像不像爱国与卖国之争?左宗棠倒认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左宗棠:《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摺》(光绪元年三月初七日),《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四十六第32页。)

时贤从中挖出一条卖国路线,令人难以苟同。第一,这是专制王朝就重大问题征询臣子的意见,不管说得对不对,都是为朝廷或国家筹谋。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某种主张出自一己或携团的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讨好敌国,就不应该科以"卖国"重罪。遵循正常途径发表意见,即使是错误的,也不是什么罪行,何况是遗臭万年的卖国罪!第二,双方分歧的焦点是战略部署和有限的财力如何分配。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李鸿章情感丰富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野史秘闻

李鸿章情感丰富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得到了指点的李殿华发狠了,教训四个儿子,也就是李鸿章的叔伯父亲道:李家这么穷,爹爹我也没啥本事,但你们要争气,给我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从而让我李家彻底翻身。从李鸿章的家书可知,他当年就生活在这么一...